close

書    名:大江大海 一九四九
作    者:龍應台
出版社:天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你看見那水面上,全是掙扎的人頭,…每一張嘴都張得很大,但是你聽不見那發自肺腑的、垂死的呼喊。歷史往往沒有聲音。

湖浪挾著許多水草,打著若隱若現的磚塊。那磚浸泡已久,土紅的表面已有綠苔。一炷香燒了起來,青色的煙像柔弱無骨、有所祈求的手臂,隨風沒入天水無色之中。

行駛中的夜火車永遠是浪漫的,車廂像個祕密的、無人打擾的搖籃,晃著你疲倦的身體;韻律匀匀的機械聲,像一頂溫柔的蚊帳,把你密密實實地罩在搖籃裡。

你可以想像那命名和寫字的手,在一個勉強遮雨的陋屋裡,門外兵荒馬亂,一片倉皇,寫下「台」字,既透露了一路顛沛流離的困頓,也表達了對暫時安定的渴求。

所有的顛沛流離,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;所有的生離死別,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、碼頭。上了船,就是一生。

八月十五日,當天皇緊繃而微微顫抖的「玉音」從廣播裡放送出來的那一刻,台灣人,究竟是戰敗者,還是戰勝者呢?

但是細細看一下它的航海日誌吧,每一條航線翻起的白浪,畫出的是一個民族的命運;每一個碼頭的揮別和出發,預言的都是個人的、難以掌握的未來。

雪停了,大地凝結成冰,剷子敲下去,空空作響。天上沒有一隻飛鳥,地上沒有一株樹,…蘆葦在冬天裡一片衰敗,像鬼魅般的黑色斷齒。

每一個個人的決定,其實都會影響到他的同代人,每一代的決定,都會影響到他的下一代。愛,從來少不了責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戰爭是無情的,歷史是無聲的,所有生離的苦、死別的痛,終要等到大限來臨的那天才能解脫,所有辛勤的血汗、悲憤的淚水,總要等到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才會停歇。不經意回頭一望,上一代早已凋零頹敗,而下一代卻正欣欣崢嶸。國共內戰後的六十年,試問還有多少人會記得何謂戰爭?何謂顛沛流離?何謂生離死別?

本書的故事以龍應台的母親美君因戰亂離家寫起,每篇故事都是人的一生,都是一輩子無法言喻的痛,龍應台打開了那個早被世人遺忘的記憶黑盒子,也開啟了世人對於一九四九的另一種新觀感,除了盡力還原當年的戰況,更注入了烽火倖存者萬里飄零的悲苦,比起白先勇的《台北人》,本書更是動人心弦、句句入心。

歷史往往是成功的人寫的,於是他們可以美化自己的行為,貶低對手的品德,操弄民眾的無知,也因此本書在大陸被禁肯定是毋庸置疑的,因為龍應台挖了他們的瘡疤,揭穿了他們塵封多年的醜事(長春圍城),更挑起了人民對於真相的渴望,所以龍應台說:「我再怎麼寫,都不能給人也們萬分之一的溫情與正義。」

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,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,雖然我們未曾親身經歷過那段歷史,但是至少我們可以了解這段歷史,寬容那段歷史,並且避免重蹈覆轍。

以下引用自本書的內頁,也是龍應台對於本書的最佳註解。

他們曾經意氣風發、年華正茂;
有的人被國家所感動、被理想激勵,
有的人被貧窮所迫、被境遇所壓,
他們被帶往戰場,凍餒於荒野,暴屍於溝壑。
時代的鐵輪,輾過他們的身軀。
那烽火倖存的,一生動盪,萬里飄零。

也正因為,他們那一帶承受了,
戰爭的重壓,忍下了離亂的內傷;
正因為,他們在跌倒流血的地方,
重新低頭播種,
我們這一代,得以在和平中,
天真而開闊地長大。

如果,有人說,他們是戰爭的「失敗者」,
那麼,所有被時代踐踏、污辱、傷害的人都是。
正是他們,以「失敗」教導了我們,
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價值。

請凝視我的眼睛,誠實地告訴我:
戰爭,有「勝利者」嗎?

我,以身為「失敗者」的下一代為榮。
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wk0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