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書    名:小屋/The Shack
作    者:威廉‧保羅‧楊/Wm Paul Young
譯    者:陳敬旻
出版社:寂寞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小的冷嘲熱諷偶爾會從自制的縫隙中流出,像從他內心深井中射出的尖銳毒箭。

回憶有時候是棘手的同伴,尤其是對意外的記憶。

陷入「要是」的遊戲中太容易了,一旦開始很快就會滑進絕望的溜滑梯。

上帝是萬有的根基,就住在萬物的裡面、周圍、之間,等萬物最終以真實的面貌浮現,任何掩蓋真實的表象就會瓦解。

你必須放棄完全依照自己的主張決定善惡的權利。那是不容易嚥下的苦藥:選擇只住在我裡面…學習在我內在的善裡停息。

惡是我們用來描述缺乏善的字,正如我們暗這個字來描述缺乏光,或用死來描述缺乏生。惡與暗實際上並不存在,只能在相對於善與光時,才能讓人明白。

恩典並不依賴苦難而存在,但是苦難存在的地方,你會在許多面向與色彩中發現恩典。

謊言是小型的堡壘,你在裡面可以覺得安全、有力量…但是堡壘需要牆,所以你就築了一些牆,也就是為你的謊言建立正當的理由。

如果我拿走眾人選擇之後的結果,我就摧毀了愛的可能性。強迫而來的愛根本不是愛。

千萬別低估了眼淚的奧妙,你的眼淚可以成為有療效的水和喜悅的泉源。有時候心能夠說出的最佳言語就是眼淚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「原諒」是這本書的唯一課題,而且不但要學會原諒別人,更要學會原諒自己。

男主角麥肯帶著三個小孩去露營,結果小女兒蜜思遭到綁架,警方在一棟山間小屋發現了蜜思血跡斑斑的紅色洋裝,並且推斷蜜思已經遇害。三年後的某一天,主角在信箱裡發現署名「老爹」的信,邀請他到蜜思遇害的小屋見面,於是憤恨的麥肯獨自回到小屋,並且解開了心中多年的巨慟。

這是一本難得一見的療傷系好書,雖然帶有些許的宗教色彩,但依舊可看性十足,其中對於人性的許多辯證更是精闢無比,非常值得深思玩味。如果你正活在失去至親的哀痛中或是痛苦的回憶裡,相信各位看倌在閱讀之後一定會發出"內外皆清爽"的贊歎。

然而說到了信仰就不能不談宗教,個人覺得宗教是個很奇怪的東西,因為任何宗教都是勸人向善,教人要有包容的心,但是宗教自己本身卻又具有獨佔性、排他性,就如同情人的眼睛容不下一粒沙粒一樣,例如你無法看到一個人早上點香拜祖先,中午又到教堂去做禮拜,也無法聽到阿拉的子民大喊阿們,更無法碰見西洋上帝跟中國天公一起下棋的神蹟,因此宗教在某些部份就像王不見王的戲碼一樣,永遠無法並列而行。

在早期的電影中的上帝形象總是像甘道夫一樣,穿著白袍,留著長鬍子,身材高挑,長得一副仙風道骨,總是從強光裡走出來,而且絕對是男性白人。然而近幾來受到民主思潮的薰陶,人們對於上帝的形象開始出現不同看法(或者說是更公正的看法),不再侷限於白人男性,比如電影《王牌天神》中就找來黑人男星摩根費里曼飾演上帝,或本書中將上帝的性別描述為女性,一再打破人們對於上帝的刻板印像,但是就個人看法而言,光是改變性別及膚色其實還是不夠,應該要像呂氏春秋貴公一文裡所說的──去其「人」而可矣,因此若要再進一歩打破上帝的刻板形象,說不定下次可以打隻猴子來扮演上帝,也許更能打破物種的藩籬,讓人類認清自我的渺小。

如果你問我是否信神,老實講我實在無法回答,因為沒有方法可以證明神的存在,也沒有方法可以證明神不存在,因此個人對於神鬼之說也只能盡量抱持著跟孔子一樣的態度──不語怪力亂神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wk02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7) 人氣()